“金华市‘六大行动’治理大气的组合拳针对性强、成效明显,值得肯定。”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近日对金华开展“控煤、降尘、管车、治气、禁烟、严打”“六大行动”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实效作出批示,充分肯定了金华市的治气工作。
治气目标年年加码
今年以来,浙江省金华市针对治气工作短板,研究制定了《金华市2017年治气“每微必争”攻坚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围绕不同季节开展“治气”、“降尘”、“削霾”三大战役六大行动,力争做到PM2.5年均浓度“每微克必争”。
今年1~8月,金华市区PM2.5浓度下降到3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7%,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.3%、比浙江省平均降幅高10%,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浙江省第一位。
“打好蓝天保卫战,努力减少重污染天气,全面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任务,全年PM2.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5%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%以上。”金华市市长暨军民在金华市“两会”上,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完成年度治气目标的庄严承诺。
据了解,今年的治气目标是金华市委、市政府在去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“加码”,按照拉高标杆、提高标准、抬高要求的原则研究制定的。去年金华市实现了市区PM2.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4.3%、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0.6%,不仅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,而且提前超额完成了市区PM2.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6.9%以上的省政府要求,以及下降20%以上的“自我加压”任务。也就是说,金华的治气目标年年加码、年年提高。
“我们不仅要把空气质量改善的数据作为目标任务,更要把老百姓认为最能反映空气质量好坏的‘蓝天白云’作为直接标准,全力以赴,精准治气,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金华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越来越多。”金华市“气尘合治”办公室相关负责人、市环保局副局长李荣军说:“金华市今年治气目标已经写入了《计划》,通过统筹推进\有序实施,切实使大气PM2.5浓度‘一微克一微克’的下降,做到PM2.5年均浓度‘每微克必争’。”
治气保障环环加强
“未经审批擅自生产,未安装废气处理设施,产生废气未经处理直接外排,我们将依法进行强制断电,实施关停取缔。”金华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蒋万平表示。
为积极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金华组织开展了污染大气环境行为专项执法行动,在10天时间里查处了案件8起,执行责令整改13起。
“这次行动只是拉开了全年治气执法检查的序幕,其后我们又先后开展了‘春雷斩污’、‘夏霆斩污’、环境执法大练兵等系列执法行动10余次,立案查处了包含工地道路扬尘污染、机动车尾气、工业废气和餐饮油烟等服务行业污染在内的环境违法案件1574起,罚款7100余万元,移送公安175起,行政拘留86人,采取刑事措施59人。”蒋万平说,金华在执法检查中还创新了“无人机+执法”、机动车尾气“遥感+执法”大气污染防治监察巡查手段。
除了执法检查,金华市还先后开展了5次突发大气环境应急及监测演练,设立了治气专项资金,刊播了有关治气采访报道1000多篇次,发放了大气污染防治宣传资料3万多份,切实强化了应急响应、财政支持、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。
“之所以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,就是为了让治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,有效形成全社会的治气合力,使治气的‘重拳’拳拳到肉。”李荣军介绍,2017年除了要对去年“4个保障”(分别为执法检查、应急响应、财政支持和宣传引导)进行深入细化外,还要在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再扩展再落实,切实做到治气保障环环加强。
为强化组织领导,《计划》明确要加强治气队伍建设,不达标县市要编制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。各地各部门要制订治气年度计划,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。同时,加大财政投入,建设乡镇和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点,落实治气属地责任。
为强化督查考核,《计划》还要求建立市、县、乡镇三级督查机制,定期不定期开展治气工作督查。同时,建立健全“治气最小单元”督查暗访模式,在执法监管方面,要加强部门联动,推广无人机巡测巡查、遥感+执法、驻厂监察、交叉执法等执法监管方式,持续加大涉气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