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以来,上海市新增充电桩的数量多于新增新能源车的数量,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充电桩4万余个,充电难这一限制新能源车发展的最大难题正逐步被破解。 资料图片
由于充电桩短缺,许多新能源车车主不得不从自家房子里扯条电线进行充电。这种高楼飞线充电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。在上海,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多,这种现象将有望减少。刘静供图
编者按
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减轻机动车污染,除了加强源头控制、提高油品质量、加大监管力度之外,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。
近年来,新能源车在很多城市发展很快,但“充电难”却成为阻碍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。针对这一难题,上海拿出了实际行动,把建设公共充电桩作为政府为群众办的一项实事来抓,并出台了长远规划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不喊口号,积极行动。上海的做法和成效,为其他城市解决“充电难”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范本。
◆本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刘静
家住上海虹桥的李先生近日欣喜地发现,自己所住小区里安装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,以后再也不用每天犯愁怎么给自己的“比亚迪·秦”汽车充电了。
充电难是发展新能源车的“拦路虎”,它不仅会削弱新能源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,更会让发展新能源车的初衷落空。现在在上海,充电难这一限制新能源车发展的最大难题正逐步被破解。
2016年以来,上海市新增充电桩的数量多于新增新能源车的数量,这在新能源车发展史上当属首次。截至7月底,上海市新建充电设施超过1.8万个,其中社会公共充电桩4400个,提前完成新建4000个社会公共充电桩的年度目标任务。
记者了解到,上海市目前已拥有各类充电桩4万余个,按照到2020年建设充电桩总量不少于21.1万个的规划,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能否解决好充电桩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,则关系到新能源车发展的未来。
充电桩发展迅速“赤字”变“黑字”
截至7月底,全市充电桩总数首次突破4万个,其中今年新建1.83万个,充电桩数量比新能源车多增加了200个
琳琅满目的环保车型、优惠实在的用车成本,让新能源车颇具吸引力。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买下新能源车后,许多车主心中都有本难念的经,那就是“充电桩数量不足,充电实在不方便。”
在上海,由于车牌难拍,而新能源车可以免费领车牌,许多人转向购买新能源车。去年8月,家住上海虹桥的李先生也买了一辆新能源车:比亚迪·秦。
购置新能源车从国家到地方都有购车补贴,上下班、市内短途,纯电动车完全可以胜任,如此看来,新能源车完美地解决了各种问题。但是一到充电的时候,李先生就很发愁:“要充电的时候,我要从7楼的窗户口放下来一根绳子,系在充电插头的一端,慢慢再把插头拉上来,另一头插上空调插座,整个过程一般两个人完成要20分钟。第二天早上,这个过程还要倒过来再重复一遍。”
说起充电,李先生很无奈:“明知风险太大,还是选择了‘飞线’充电,能抢到窗户下的车位,已很幸运。如果碰到雨天,就没办法开了。”
李先生说,以前自己住宅和工作单位附近都没有充电桩,而上班沿途的一些停车场内虽然有充电桩,但自己不可能半途停下车去充电。
和李先生一样,充电桩数量不足曾让不少人对新能源车“想说爱你不容易”。如今在上海,这个问题开始有望得到解决。
据上海市交通委秘书长高奕奕日前透露,截至7月底,全市充电桩总数首次突破4万个,其中今年新建1.83万个,而同期上海新上路新能源汽车总量为1.82万辆。如果用“充电桩赤字”来描述新增新能源车与新增充电桩数量之差,那么今年以来,充电桩数量比新能源车多增加了200个,“赤字”已经变成“黑字”。
过去两三年是我国新能源车的起飞期,但“充电难”却困扰着各地,上海也不例外。据了解,2014年,上海的“充电桩赤字”在8000个左右。2015年,尽管充电桩增速惊人,但由于上海新能源车年销量出现了同比400%以上的爆发式增长,“充电桩赤字”扩大到约2.4万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