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表:张聪
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卫星
“北方地区实行水泥错峰生产不是头一次了,已经有几年的历史,一方面是因为要保障北方的采暖用煤供应,优先保障供热、发电企业开工;另一方面,水泥产业产能严重过剩,实行错峰生产,既能保护水泥价格波动稳定,也可以为企业检修、环保节能技改空出时间。”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高长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目前,错峰生产已得到较好落实,多数水泥企业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。
◆可解决何时生产最有利的问题
“推行错峰生产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产能要有相当的‘过剩’,产能利用率高达80%以上就难以推行错峰生产。”高长明指出,欧洲发达国家近20年的历史经验早已证明,将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0%左右是一种较理想的状态。现今,有些北欧高福利国家,甚至已有将水泥产能利用率降到65%为适宜的动议。
“目前,国内水泥产能利用率约为65%,具备错峰生产的条件。”高长明认为,错峰生产,既能激励竞争,促进技术进步、淘汰落后,又能兼顾生产与维修的矛盾、平衡劳资双方的权利,推行全国全员带薪休假制,增进民生福祉。
“近段时间以来,水泥市场秩序开始有所好转,水泥价格和企业效益均有所回升。对于环境守法的企业来说,日子也好过了。”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表示,错峰生产已成为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竞争秩序混乱、低价倾销、全行业亏损等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。
“当前,全国水泥产能总体过剩,特别是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地区严重过剩,在这种情况下,市场恶性竞争不断,已经出现企业生产越多、亏损越多的现象。”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认为,错峰生产不仅只是为了化解过剩产能,更不是简单为了限产保价,而是解决何时生产对国家、环境、行业和企业更为有利的问题,是对社会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织调度。
陕西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李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目前陕西全省水泥产能约有9000多万吨,在实行错峰生产之后,每年的实际产量约为6000多万吨。错峰生产之后,西北各地的水泥价格实现了略微上涨,事实上增加了企业利润。
另据中国水泥网总编张敏了解到的情况,目前,长江以南的水泥企业,包括海螺水泥、华润水泥、尖峰水泥、江西万年青、福建水泥、四川双马、四川金顶、塔牌水泥等,都进入了销售的回升期。
◆要保障停窑期间职工待遇
错峰生产意味着停产,如何调动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?此外,在停窑期间工人安置问题如何解决?地方政府是否会以补贴等形式来支持企业实行错峰生产……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和水泥企业经营者,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些问题。
“错峰生产的主体是水泥企业。没有企业的自觉与主动参与,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,错峰生产就很难开展。通过错峰生产的一致行动,水泥企业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,彼此之间更加诚信和互信。”孔祥忠认为,水泥企业,尤其是大企业,在错峰生产中要带头履行自律公约,重点要保障冬季水泥市场产品供应,保障停窑期间的职工待遇,做好设备检修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。政府的引导和可期待的鼓励政策,将使得水泥错峰生产做得更坚实,企业的积极性会更高。
“行业协会是组织错峰生产的主体,不仅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市场监督,还要主动协调和帮助解决在错峰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,将错峰生产政策落到实处。”他建议,一方面,应由各省市自治区工信委和环保厅会同当地行业协会,制定可行的错峰生产自律方案,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,政府部门进行监管。另一方面,应要求企业在错峰生产期间必须保证职工正常开支,组织职工培训和进行设备检修,稳定职工队伍。
此外,他还建议,企业在错峰生产期间,除了水泥窑停产,水泥粉磨车间可以不停产,要利用库存熟料和水泥确保冬季特殊工程建设用水泥量。
◆文件执行必须无差别化
“泛华北地区涉及省份多,规模以上水泥企业近千家,产能占全国近20%,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。尽管实行错峰生产难度大,但基于行业发展形势需要和受早前新疆、东三省错峰生产的带动,这些地区内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的积极性也高了。”孔祥忠表示。
不过,在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执行过程中,一些地区出现了地方政策与中央文件要求不一致的情况。
对此,孔祥忠认为,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,必须以工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的文件为准,执行无差别地区的错峰生产,不应存有特殊地区。
相关报道
两部委部署水泥错峰生产
范围扩大到15省区市所有生产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