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

更新日期:2016-12-01
摘要:本报记者刘晓星11月30日北京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关于《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(2016~2030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有关情况。 国家发展改革委、...

  本报记者刘晓星11月30日北京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关于《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(2016~2030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有关情况。

  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环境保护部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规划》,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介绍说,一方面,我国耕地、草原、河湖资源总量较为丰富,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且区域分布不均、资源匹配度差,长期的高强度开发、超负荷利用,已经危及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安全。另一方面,虽然过去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做了大量工作,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。究其原因,一是发展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,更多地强调产出、追求产量,忽视生态和可持续;二是外部条件还不具备,农产品整体供求关系,以及国家的财力、物力等还不足以支撑综合实施大保护、大治理。《规划》以控制耕地、草原、河湖开发的规模,降低利用强度,恢复生态功能为主线,针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各类问题,通过暂停、退出生产功能、调整生产结构、调节生产时序,辅之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,做到取之有时、取之有度,来逐步恢复自然生态承载能力。

 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阎奋民介绍说,我们所说的休养生息,其实就是保护优先、恢复为主的生态理念,目的是要维护耕地、草原、河湖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,提高各类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。

  为落实《规划》,环境保护部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做好《规划》的衔接落地。在耕地的“养”“退”“休”“轮”“控”,草原的“禁”“休”“轮”“种”,以及河湖的“治”“保”“还”“减”“护”等休养生息政策措施方面,有力推动《规划》内容的落地实施,形成合力。二是做好监测评估。按照要求,加快建立健全监测网络,特别是生态监测点位的布设,尽快形成“天地一体化”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。三是做好环境执法。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,就涉及耕地、草原、河湖各类工程项目严把环评关,并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、评估,适时优化调整,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,依法对涉及耕地、草原、河湖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进行查处,保障耕地、草原、河湖生态系统的安全。

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Contact
联系我们
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

电话:+86(510)88521000

传真:(0510)88521000转803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地址: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


[向上] 
服务热线
+86(510)88521000

传真:+86(510)8852 1000 转803

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